【媒体数统】《南国早报》报道我院教师晏振励志投身教育,担当育人使命的事迹
发布时间:2021-09-16 浏览次数:183
9月11日,南国早报客户端报道我院教师晏振学成归来,在母校传授爱和知识的励志故事。
现将报道原文分享如下:
独臂博士毅然返乡,把知识和善意传递下去 |“我回母校当老师”系列报道①
记者:唐晓燕
2021-9-11
晏振是一名独臂博士,他用知识改变命运,一路披荆斩棘,学成后回到母校——广西师范大学,成为一名青年教师,圆了自己的教师梦。学生证变成了教师工作证,讲台下的仰望变成了讲台上的传授,诸多变化中,始终不变的是他那传递善意的初心。
7岁时不慎失去一只胳膊
9月9日,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在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见到了晏振,他身穿白衬衫,背着双肩包,戴着黑框眼镜,斯文、温暖而富有朝气。
1985年,晏振出生在玉林市樟木镇塘基村。7岁那年,在给家人帮忙时,他的左臂不慎卷进机器里被截肢。父亲对他说:“你没有退路了。只有一只手臂,你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干体力活,只能好好读书。”晏振牢牢地把父亲的话记在心里。
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,他用一只手掌握了各种生活技能,又在众人的关怀和帮助中树立了乐观、自信的心态,找到人生奋斗的方向。
晏振说:“一路走来,很多人给了我帮助,我都记在心里,总想着要回馈些什么,可能我就是这样萌生了当老师的想法。”
大学期间多次到中小学支教
2005年,晏振经过努力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,并在那里完成了数学专业本科、硕士阶段的学习。
在当年的一张旧照片里,他在图书馆仰望书架的眼神,满是对知识的渴望。他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,考大学时师范类院校是他的首选,他希望从这里出发,圆自己的教师梦。
▲大学期间,晏振参加义务支教,给孩子们上课。受访者供图
读大一时,晏振在学校加入了一个叫“万众爱心学校”的志愿者组织,专门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义务家教。他对当年第一次去灵川县上课的情景仍记忆犹新,“在孩子们闪亮的眼睛里,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憧憬,我的心一下就被击中了”。
那些年,晏振会在周末到社区给孩子们上课,寒暑假则坚持去义务支教。7年里,他曾为20多名孩子当过义务家教,为3所中小学义务支教。他讲课时风趣幽默,孩子们很喜欢他,他的经历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励志的种子。
博士毕业后,他毅然回到母校
2012年6月底的一天,在灵川县七彩学校三年级二班,孩子们早早就坐在了教室里。因为他们知道,这是晏老师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节课,几天后他就要去北京读博士了。
▲2009年,晏振本科毕业拍照留念。受访者供图
临走时,面对送行的孩子们,晏振许下了一个承诺——博士毕业后,他要回到广西当一名真正的教师。
求学之路很艰辛,克服身体困难读硕、读博,更是要比常人吃更多的苦头,但他坚持下来了。2016年7月,晏振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。博士阶段他学的是统计学专业,在就业上有很多的选择。不过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母校当老师。2017年,晏振结婚成家,并于2020年和妻子迎来了爱情的结晶。
2021年9月9日下午,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看到,晏振早早就来到教室,给2020级统计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们上第一节课,课堂上座率很高。
▲9月9日,晏振在给学生们上课。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唐晓燕摄
“晏老师的课很有意思,他跟同学们之间没有距离感,他的课我选修了好几门。”晏振带的一名研究生说,大家经常被晏老师的自信乐观所感染,几乎忘了他的身体与常人不同。
在学生面前,晏振一直记得自己的双重身份——老师和学长。在学生时代得到的帮助,也让他想要帮助更多学生走出困境。
▲晏振指导带领学生参加比赛。受访者供图
晏振翻看自己跟学生们参加比赛获奖的合影,还有那一段又一段毕业论文里对他的致谢文字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这或许就是他实现教师梦的意义所在——把知识和善意传递下去。
报道链接:
https://view.inews.qq.com/a/20210911A058KZ00